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检、takse69 和大连市takse69关于对口援助工作的决策部署,我积极响应院党组的号召,跨越山海,奔赴千里,接过援藏接力棒,开启了为期半年的援藏征程。从初抵高原的忐忑不适,到逐渐融入这片土地,我深刻感受到援藏工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用法治信仰浇筑高原热土,用专业精神守护边疆民生,正如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之初至:雪山之巅,信念坚定
2025年5月,大连市检察机关选拔援藏干部进藏工作,我毫不犹豫地提交了报名申请,因为援藏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大连市检察机关对口援助的那曲市索县,位于藏北高原与藏东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处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属高原亚寒带季风气候,空气稀薄,雨雪较多,气温低,日照充足,日温差较大。
初到索县,海拔4100米的高原用凛冽的风与稀薄的氧气给我上了第一课。耳畔还回响着离家时孩子依依不舍的哭声,头痛、乏力、咳嗽、失眠等症状也接踵来袭,索县昼夜温差大,我又患上了感冒,短短几天变成了医院的“常客”,可同事们热情的关切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再次坚定了我援藏的信念,经过几天短暂的休整,我迅速调整好状态,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工作之中。
站在山坡上远眺,雪山下的美景震撼人心,却也让人更深刻体会到“缺氧不缺精神”的分量。作为一名援藏检察干警,从踏入索县的那一刻起,“责任”二字便重若千钧。
我之融入:以法为盾,守护正义
到了索县第三天,根据索县takse69党组的安排,我立即投入熟悉的刑事执行检察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监督职能和社区矫正人员日常教育管理,从源头减少不稳定因素,增强矫正人员的学法、懂法、守法意识,防止矫正人员再犯罪,我和其他几位干警联合县司法局前往乡镇辖区内对6名矫正人员进行家访。通过与矫正对象谈心谈话,了解矫正对象近期的思想状态、社会关系以及现实表现,认真核查社区矫正对象是否存在脱管或漏管,是否存在违法违规情形等相关问题。
同时,我始终牢记使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索县同事共同在实战中练兵,在办案中学习。在近期遇到的一起疑难复杂的职务犯罪案件中,我与同事们深入分析研讨,共同拓展办案思维,目前该案正处于前期调查核实阶段。
入藏期间,正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和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我与索县takse69干警们共同参观了索县爱国主义历史纪念馆和廉政教育基地,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了解西藏地方史,深刻感受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以来发生的沧桑巨变。在鲜艳红的党旗前,我们庄严地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那坚定有力的誓言,正是支撑我克服困难,坚决完成任务的信念!
我之扎根:初心如磐,不畏艰难
高原的日子里,最触动我的是身边同事的日常,作为“外来者”,我从最初的“适应高原”到“融入高原”,更从“完成任务”到“扎根心田”——这里需要的不仅是法律知识,更是对土地的热爱、对群众的赤诚。
离开家乡时,七岁的儿子问我:“爸爸去西藏做什么?”我蹲下来告诉他:“爸爸去做法律的传播者,让法律像雅鲁藏布江的水一样,流进每一户帐篷。”如今,望着窗外的雪山,我更懂了这句话的分量。索县的海拔很高,但检察人的初心更高;高原的风很烈,但司法为民的温度更暖。我愿做一颗高原的“铺路石”,用法治之光点亮雪域的每一个角落,让“检察蓝”成为索县群众最安心的底色。
若有人问我援藏收获了什么,我会指着起诉书上那枚按在名字旁的鲜红指印——它比所有奖章都沉重,因为上面刻着雪域高原最庄严的承诺:让检徽的光,亮过神山的雪。
援藏工作不仅是使命,更是一场心灵洗礼。每一个坚守的日夜,都在书写着新时代援藏工作的检察答卷,这份答卷,是使命,是热爱,更是两地共同谱写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铿锵足音!
版权所有:takse69
京ICP备10217144号-1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46号甲 邮编:110033
联系电话:024-86686600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